2025年9月29日凌晨,中东再度陷入紧张氛围。一枚由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“巴勒斯坦-2”型高超音速导弹直扑以色列特拉维夫,速度高达16马赫。以色列防空系统紧急启动,但官方并未透露是否成功拦截。这一沉默背后,折射出胡塞与以色列之间不断升级的“报复循环”。
导弹袭击细节
当晚,特拉维夫上空警报骤响。导弹从也门方向高速穿越红海和阿拉伯海,凭借双锥体弹头在空中机动变轨,突破了“铁穹”和“箭-3”防御体系。最终,导弹在本-古里安机场附近爆炸,冲击波震碎航站楼玻璃,航班全面停摆,成千上万民众在深夜被迫涌入防空洞。
展开剩余82%胡塞武装随后承认袭击,称这是对以色列前一日轰炸荷台达港的报复。那次空袭导致多名工人伤亡,以方则坚称目标是“伊朗运送武器的据点”。
冲突升级的背后
自2025年3月以色列恢复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以来,胡塞已向以色列发射至少85枚导弹和37架无人机,屡次突破防空系统。9月24日的一次无人机袭击就造成22人受伤。
胡塞的崛起与其武器制造能力密不可分。曾被讥讽为“拖鞋军”的他们,如今已能在也门山区秘密生产导弹。依靠伊朗提供的模块化技术,他们每月可制造约30枚中程导弹。本次使用的“巴勒斯坦-2”正是基于伊朗“海巴尔舍坎-2”的改进型号,能承受高温并利用电磁干扰削弱以色列雷达探测。以军坦言,对这种高超音速武器,拦截率不足三成。
美国态度的转变
这次袭击后,美国的立场出现明显变化。此前美国中央司令部还誓言对胡塞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,但事发后,美国国务院仅呼吁各方克制,并暂停向以色列交付300枚GBU-39精确制导炸弹。与此同时,“罗斯福”号航母在红海的戒备级别也被下调。这些动作被分析人士视为美国在重新评估其在中东的介入力度,试图在支持盟友与避免冲突升级之间寻找平衡。
伊朗的回应
与美国态度转软相反,伊朗反应强硬。外交部发布12页声明,驳斥西方制裁“不合法、不合理”,并重申支持也门和平解决危机的立场。革命卫队更是公开展示射程覆盖以色列的导弹视频,强调若受到威胁将果断回应。伊朗外长则直接批评美国应为加沙的平民伤亡负责,呼吁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。
以色列的反击与国际反应
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立即下令大规模空袭萨那,出动20架战机投下65枚炸弹,目标直指胡塞的军事指挥和武器库。轰炸造成至少8人死亡、174人受伤。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将胡塞、伊朗、哈马斯等称为“恐怖轴心”,但演讲现场超过100名外交官集体退场,以示抗议。
国际社会的态度分化严重。印尼提议派遣维和部队进入加沙,法国和沙特表示支持,但欧盟内部意见不一,不少国家担忧冲突失控。与此同时,红海航运安全再次受到威胁,胡塞武装调整袭击策略后,已有商船被击沉,迫使全球航运企业绕行。
悬而未决的问题
这场导弹袭击不仅暴露了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漏洞,也凸显出伊朗“代理人战争”模式的升级。胡塞武装的打击能力正在持续增强,美国的态度则在摇摆,而以色列的反击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动荡。
当前,中东局势已经逼近“失控边缘”。导弹袭击、外交抗议、军事升级交织在一起,未来的走向依旧扑朔迷离。
你认为,美国的软化立场会缓解局势,还是会让中东冲突更加复杂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
发布于:天津市